留学怪圈:培育他们,踢走他们!
精明的政府欢迎留学生,而愚钝的政府阻止及驱逐他们。年轻人远渡重洋求学。2000多年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来到雅典成为柏拉图的学院。牛津大学在1190年已经开始招收第一个留学生。如今超过450万的学生在海外求学。他们所交的学费补贴当地学生,他们的思想丰富了教室的讨论。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也总会念念不忘在求学时期的快乐和珍贵的友情,在他们未来的一生都持续与留学的国家打交道。那些留下来的学生则让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社区更富有,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成为医生、工程师或其他高薪职业。
移民政策是非常的困难:欧洲正为接受多少叙利亚难民而苦恼不已,然而要接收多少留学生似乎应该是更好回答的问题。这些毕业生会付出,会提供人力资源,而且他们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当然,对那些面临老龄化的国家来说,这是完美的解决他们人力短缺的方式。
对于英文国家来说,他们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比如澳洲,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海外,教育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一大支柱。但是疲弱的澳元和声名狼藉的私立大学的影响下,这种过度的招收留学生的势头有所收敛。
加拿大,在2014年设立了一个目标,在2022年要把留学生数目翻倍。她也精简签证申请并给予留学生毕业后高达三年的工作签证。让那些更愿意把加拿大视为新家园的留学生也更容易拿到永久居民。加拿大为热爱自由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未来十年留学生人数很可能会翻倍。
美国,却是可怕的自满。在绝对值来说,得益于出色的大学,硅谷的诱惑和其他顶尖公司的大熔炉,她吸引了全球最多的留学生。但是她招收的力度非常小:校园里只有5%的学生是海外生。她的签证条例也是过于严格。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美国给予留学生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小。政府特别允许科学和技术的毕业生逗留29个月,但是工会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留学生是本地人工资降低的罪恢祸首。
英国更是鲁莽。和美国一样,她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和英文优势。但是政府保证会削减移民。申请学生签证非常的缓慢和昂贵。兼职工作越来越难,而海外毕业生也不可以继续在英国找工作。英国的商务大臣旨在区分学习和移民,这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举措。如果想招收有才能的移民,没有比从本地培育的大学生从挑选更好的方法了。
译者有话说:这么看来,对比其他的英文国家,加拿大的政府还是十分的明智的。也只有加拿大和澳洲的留学生有这样的甜蜜的烦恼:到底该移民呢还是回国呢?译者认识的在美国英国深造的同龄人都几乎没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大多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回到国内。或者如蜜月期般短暂的留学生活真的让他们深深爱上那段时光进而爱上那片曾挥洒眼泪与汗水的土地,而日日叨念埋怨国内的吵杂和不公。我们留下来的人则相反,日日夜夜思念母国。对于大国来说,制定政策的利弊显而易见,对于我们小小的个体来说,选择回家还是漂泊远方,则是永恒的疑问。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89545-shrewd-governments-welcome-foreign-students-stupid-ones-block-and-expel-them-train-em-up-kick
文/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