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Facebook

年营业额十亿?揭秘故宫网店成功之道

 故宫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0个亿!“故宫淘宝”成为网红,随便一篇广告文章阅读量都超过10万次。它的成功秘诀在哪?昨天,第十二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高峰论坛项目对接会”上,记者专访了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副处长刘松林。

文创产品去年卖了10亿元

朝珠当耳机、顶戴花翎成了防晒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如朕亲临”“奉旨旅游”行李牌、“格格钓金龟婿”书签……近年来,故宫一系列“萌系”文创类产品迅速蹿红,成为年轻人的“潮物”。

 

 

中国博物馆文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副处长刘松林介绍,截至去年12月,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创产品8683种,包括服饰、陶器、瓷器、书画等系列,产品涉及首饰、钥匙扣、雨伞、箱包、领带等,“去年,故宫的文创产品营业额超10亿元。”

淘宝店一年点击量10万次

故宫在淘宝开了网店,店铺名就叫“故宫淘宝”。去年8月,故宫淘宝在网上促销,第一个小时,1500个手机座宣布售罄,一天内成交1.6万单。刘松林透露,“故宫淘宝”一年点击量超10万次”。

 

在“故宫淘宝”店铺,销量最高的产品系列,是胶带。比如“雍正御批”胶带,一盒三款,分别写着“朕生平不负人”、“朕即福人矣”、“朕就是这样汉子”。买到的网友纷纷表示,用这样的胶带简直炫酷。

 

除了胶带,还有诸如雍正钓鱼书签、“朕亦甚想你”折扇、萌萌哒系列记事本等,销量也很高。对于这些脑洞大开的产品,网友用“故宫招聘了一波有毒设计师”来调侃。

 

走“软萌贱”路线成网红

“故宫淘宝”网店是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淘宝网店,其销售的产品与故宫内外的“故宫商店”基本一致,价格也是统一定价。原本,开网店是想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但最初两三年,网店并未能很好地改善故宫商品的销量问题。

直到2013年招入一批创意人员之后,“故宫淘宝”才正式走入大众视野,现在该店已经成为金牌淘宝商家,粉丝量53万。目前,“故宫淘宝”微博粉丝量57万,微信公众号每发一篇文章阅读量都能轻易突破10万+,迅速成为网红。

2013年,故宫首个APP《胤禛美人图》上线,美人屏风都能随指而动。2014年发布的《紫禁城祥瑞》APP,荣获AppStore“2014年度精选优秀APP”。

每款产品研发周期8个月

刘松林透露,故宫的每款文创产品,研发周期都在8个月左右。与一般博物馆将文创商品外包给第三方不同,故宫都是自己找大企业合作,从创意到产品,每个环节都亲自盯,严格把控,“每个项目至少都有2个专家作为顾问,例如丝绸、宫廷器物、陶器、瓷器……故宫有庞大的专家队伍作为顾问。”

“每一款产品的研发投入都在二三十万元,故宫一年的文创产品研发成本是一两个亿。”他透露。

烦恼:被抄袭,没政策优惠

刘松林说,故宫文创也面临困境与瓶颈,“第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们的产品一出来马上就被抄袭了,我们曾经出过一本故宫紫禁城的画册,60块钱,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地摊上就出来了,只要15、20块,可质量材质都不如我们;第二,全国博物馆都存在激励机制体制的问题。事业单位、公益性的博物馆都是财政的支出,用于经营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国家没有税收等优惠政策或用于支持文化产业的拨款,尤其是用于研发的资金。”

故宫模式能拷贝复制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吗?刘松林表示,难!“首先会造成同质化,全国博物馆都一样了,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元素。”其次,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做文创的投入都不可能有故宫这么多,“一个产品投入二三十万,绝大部分博物馆是不可能承受的。”

分类标签

合作伙伴

旗下产品

成为粉丝

相关信息

加入我们

正在检测......